資訊中心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廣域銘島 2025-09-18 10:56:27
摘要:隨著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,AI正從實驗室走向車間、礦山、電網與港口,成為驅動新型工業化的“新蒸汽機”。本文提出“加速AI工業化”的四大關鍵詞——智算集群、高質量數據、場景驅動、生態協同,剖析其在技術底座、產業路徑與治理機制中的耦合作用,并結合2025年廣州、上海、山東等地最新實踐,給出“由點及面、先硬后軟、分層突破”的落地路線圖,為政府制定政策與企業布局賽道提供參考。
一、從“+AI”到“AI+”:范式躍遷背后的時代訴求
過去十年,AI更多以“工具”身份嵌入單點環節,解決識別、分類、預測等局部問題;進入2025年,隨著大模型能力躍升與智算成本下降,AI開始反向定義產線、重塑流程,成為“先決生產力”。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三年寫入“人工智能+”,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啟“AI+工業”主航道,目標是在“十五五”末期把工業領域AI滲透率從當前不足20%拉升至40%以上。
二、四大關鍵詞:加速AI工業化的“飛輪”
1. 智算集群——讓算力像電力一樣即取即用
2024年起,國產千卡、萬卡級智算中心在長三角、粵港澳密集上線,平均訓練成本下降35%,為10億級以上參數的工業大模型提供“燃料”。上海通過“算力券”補貼,把邊際算力價格壓至0.4元/卡時,吸引上汽、商飛等龍頭將研發仿真、缺陷檢測任務全面遷入云端。
2. 高質量數據——打通AI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
工業現場80%的數據從未被治理。山東依托“萬企轉型”計劃,2024年建成45個行業數據空間,統一OT+IT語義標準,把設備日志、工藝參數、質檢報告轉化為可流通的“數據產品”,使得AI模型在鋼鐵、化工場景的平均迭代周期從6個月縮短至4周。
3. 場景驅動——從“樣板間”走向“商品房”
廣州黃埔發布全國首個“AI+新型工業化”場景清單,一次性開放50個場景、1000萬元獎勵,吸引28家鏈主企業聯合打樣。其“充電設施實時預警”案例利用AIoT實現人-車-電-樁-云全鏈路監測,將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率下降72%,已在全市復制推廣。
4. 生態協同——破解“大單散、小單弱”的碎片化難題
上海牽頭成立長三角工業AI聯盟,打通“高校算法-算力平臺-行業數據-場景用戶”四段式創新鏈,2025年累計共享2.1萬組高價值數據集,帶動中小企業以訂閱制方式調用大模型能力,單家成本下降58%。
三、落地路線圖:分層突破、先硬后軟、由點及面
L1 設備層:以邊緣AI盒子、工業相機為切口,做“看得見”的缺陷檢測、安全帽識別,ROI低于6個月即可復制。
L2 產線層:用強化學習做工藝參數動態優化,已在光伏串焊、鋰電分切環節驗證節能5%-8%。
L3 工廠層:通過大模型+APS實現多訂單、多約束的排產秒級求解,廣汽本田試點計劃達成率提升6.7%,庫存下降20%。
L4 供應鏈層:依托區塊鏈+AI做質量追溯與碳排仿真,為出口企業應對歐盟CBAM提供數據護照。
四、政策建議
“算力券”全國互通:建立跨省市結算平臺,避免重復建設,優先向中小制造企業發放。
數據空間立法:明確OT數據權屬、定價與收益分配,鼓勵國企帶頭開放非敏感高價值數據。
場景保險:由政府與保險公司共擔AI試點失敗風險,降低首次商業化落地的心理門檻。
人才“旋轉門”:支持高校教師攜算法到企業兼職,保留編制3-5年,形成“教授即工程師”的流動機制。
五、結語
AI工業化不是簡單的“算法+制造”,而是一場由智算集群搭臺、高質量數據唱戲、場景需求拉幕、生態協同伴奏的系統工程。抓住四大關鍵詞,就能讓技術“勢能”轉化為產業“動能”,在“十五五”窗口期內完成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驚險一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