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中心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(tài)、行業(yè)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(tài)、行業(yè)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廣域銘島 2025-08-21 14:07:07
摘要:用工業(yè)AI賦能制造正在重塑全球產業(yè)格局。當大模型、小模型與智能體深度嵌入設計、生產、運維全鏈條,制造業(yè)從經驗驅動躍升為數據自進化的新范式,開啟效率、質量與可持續(xù)性的指數級提升。
2025年伊始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一次性公示了151個“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(yè)化典型應用案例”。從寶鋼的“多基地訂單智能決策模型”到老板電器的“無人工廠”,再到中航西飛的“飛機制造工藝大模型”,一條清晰的產業(yè)主線已經顯現:工業(yè)AI正在把制造體系從“經驗驅動”拉向“自進化”的新階段。
一、工業(yè)AI的“三把利刃”:大模型、小模型與智能體
大模型——知識中樞
核工業(yè)第八研究所的“龍吟-萬界”平臺,用大模型把數十年核工程文檔、試驗數據、專家經驗壓縮成可查詢、可推理的知識網絡,新方案設計周期從半年縮至兩周。
小模型——場景快刀
山東超威把AI視覺檢測嵌入電池匯流排焊接工位,毫秒級識別虛焊、漏焊,缺陷檢出率提高到99.7%,單條產線年節(jié)省返修成本300萬元。
智能體——系統(tǒng)級閉環(huán)
在柳鋼冷軋廠,DeepSeek訓練的“數智鋼卷助理”實時比對3條退火機組的效率,自動給出排產建議,讓單批次能耗下降2%,設備故障率下降15%。
二、從單點突破到價值鏈協同:三條高含金量的落地路線
路線A:AI+數字孿生,壓縮試制周期
江蘇亨通光纖接到特種光纖緊急訂單,傳統(tǒng)做法需要6個月反復試驗;通過“數字孿生+AI仿真”,半個月就鎖定工藝窗口,交付時間縮短90%。
路線B:AI+5G+邊緣計算,打造無人工廠
老板電器在杭州的廚電無人工廠,AI大腦通過5G網絡實時調度500+臺AGV、300+臺機器人,訂單交付周期從7天縮到3天,人均效率提升80%,一次裝機合格率提升到99.6%。
路線C:AI+知識圖譜,讓老師傅經驗“留下來、傳下去”
中航西飛把判別式AI(缺陷識別)與生成式AI(知識問答)同時嵌入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,新員工用自然語言就能向系統(tǒng)提問,最佳實踐沉淀為結構化知識,培訓周期縮短了一半。
三、當AI成為生產要素,制造業(yè)正在被重新定義
產品形態(tài):從“硬件”到“數字+服務”
三一樁機給旋挖鉆機加裝AI診斷模塊,按設備健康度提供訂閱式維保服務,毛利率提升12個百分點。
企業(yè)邊界: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平臺互聯”
華為云在貴州打造行業(yè)大模型“盤古制造”,中小配套廠無需自建算法團隊,通過API即可調用缺陷檢測、工藝優(yōu)化等20余類AI能力。
產業(yè)分工:從“鏈”到“網”
寶鋼的訂單決策模型同時連接上游鐵礦庫存、下游汽車廠排產、物流在途信息,多基地協同讓1000萬噸級產能的交付誤差縮小到小時級。
四、面向2027:三條建議讓企業(yè)少走彎路
數據底座優(yōu)先:先把設備互聯、質量追溯、能源管理三類數據貫通,再談AI。
場景ROI導向:從“高頻+高能耗+高價值缺陷”三類痛點切入,確保6個月內見到真金白銀。
人才梯隊配套:用“業(yè)務專家+算法工程師+OT工程師”混編團隊,讓AI真正聽懂工藝語言。
尾聲
工業(yè)AI不是簡單的工具升級,而是制造邏輯的系統(tǒng)重構。當151個國家級案例把“經驗”轉化為“模型”、把“老師傅”轉化為“數字員工”、把“產能”轉化為“彈性供給”,中國制造已經在下一代產業(yè)競爭的起點上,提前拿到了入場券。